醉鬼张三门功法(二)
作者:刁禄
此功由八个不同的式子组合而成,势中套势。旨在抻筋拔骨、调理经脉、强筋壮骨,通过调理三焦,顺通内外,理气调节阴阳,吐故纳新,起到强身健体、防病治病作用。
动作要领:
呼吸要自然、均匀、平稳,自然开口练功,用力应做到阴阳虚实的配合。
早晨练此功为好,若其它时间习练,不宜练呼吸法。练功时要松裤带,最好空腹练功。
练功地点应空气流通(空气质量最好是1至2级)。冬天练功要避风寒,大雪、大寒、大雾天时,只许做动作,不许练呼吸。
练此功要用腹式呼吸,腹式呼吸可以起到按摩内脏的作用,使肺部吸进更多的氧气。吸气时用口,呼出气要闭口用鼻,舌顶上腭。吸气时腹部要隆起,出气时腹部要凹下,把余气全部排出。练功时面向东方。
第一式:双手托天理三焦
预备式:直立,两足分开与肩同宽,两臂自然分垂两侧,两目平视,气沉丹田(图1)。
1.全身放松,手指向下伸直,呼吸均匀,然后用上述之腹式呼吸法往返共九次。每次呼吸间隔时,要闭住呼吸微停一会儿:呼吸自觉不顺畅时,可自行调节,同时两脚十趾扣紧地面,精神要集中于丹田,不可外越;
2.双手握拳,拳心向前,上拾双臂。拾至与肩平弯肘(图2);不停,双臂分从头部两侧向后弯曲,至两拳到太阳穴下停顿。两肘尖向前方,上方用内力挑肘(图3);
图片
3.两大臂平行分开,使肘尖分在身体两侧,两大臂与肩平,两拳正好分开在两肩上,两拳猛张变掌,掌心朝向正前方(图4);
4.两掌旋转上举,手心向上,如托重物,托至头顶上方。双掌用力上托,同时双足用力扣住地面并用力蹬地,稍停顿30-60秒(图5);
图片
5.势子不变,身体逐渐右移,成右手托天式。右手与右脚向相反方向用力,左半边身子放松不用力,数30-60秒(图6);6.将力转移至左半身,左脚向下按抓地面,成左手托天(要领与右手托天相同),默数30至60秒钟(图7);
图片
7.身子站直平均受力后,双掌再向上托一次天,读30-60秒后,双掌向身体两侧伸直分开,双手微扣力,手心向下(图8),最后落至大腿两侧。
图片
动作要求:双手托天和单托时必须做到气沉丹田,丹田与脚同时用力。此势从始至终双脚抓紧地面,练完收势才可松力。练习此功动作要慢,手上要贯通内力。
第二势:左右开弓似射雕
预备式:自然直立,全身放松,用腹式呼吸法呼吸九次(与第一势(图1)相同)。1.两手握拳,握紧分靠左右腰间,拳心朝上,拳在身前,肘尖向后。同时两脚平行,右脚向右方开出至肩宽两倍距离,右腿曲左腿绷成弓箭步(图9);双拳从两肋分别向两侧伸出,要伸直,拳眼向身正前方,两拳分别向两侧撑力;默念30-60个数(图10);原式不变,两拳与胳膊放松不用力,而将内力贯向两拳,停一会,读30至60 秒钟。
图片
2.右拳不变,左拳平行弯肘至左肩前,拳变立掌。不停,向右方用力推出(推掌时指尖向上用力,手掌向下用力坐腕)。推至右肩前时(图11),左四指变钩状,用力如拉弓,向左回拉至左肩前止,同时右拳向右侧用力推出(图12)。气沉丹田,用力开弓。十趾始终抓住地面,默念30至60秒。左手拳复推至右肩前开拳变掌,后回移至左外侧,与右拳平行,双拳收至两肋,再练左方开弓式。左方开弓与右方开弓动作相同,方向相反。视个人体力,左右开弓可做三至九次。
图片
动作要求:
1.练时始终注意气沉丹田,弓箭步不要练走样,底桩要稳,十脚趾从始至终都应用力扣紧地面。2.练功时注意呼吸的配合,如手向外出时呼气,向回收时吸气。3.作拉弓势时,肘部要水平移动。拉弓时吸气,拉至左肩前时,将吸的气沉入丹田,默念30秒;左拳向右送拳时,要把气慢慢呼出,应掌握左手拳行到右方臂外侧时,气也正好呼完。此动作是模仿开弓,两手要缓缓用力,前手撑力,后手用拉力。回收时,撑拉两手要缓缓放松。
第三式:摇头摆尾去心火
预备式:站直身体,两臂自然向下垂直,全身放松后,做呼吸活动,要求作法与第一式(图1)相同。
1.接图 1,呼吸做完后,两腿分开,蹲马步桩(图13);不停,双掌扶在膝上(图14),
图片
掌心向下,虎口向身体内侧;不停,头与上身倾向右侧(图15),从右向后向左顺时针做摇身转体360度(图16)。
图片
动作要慢,并且同吸气配合。接着再从左向后向右做逆时针摇身转体360度(图17、18),
图片
同时把气从鼻呼出,呼吸要配合(注:上体如涮腰一样要放松,转到体前吸气转到体后呼气)。马桩从始至终不变,十趾始终抓住地面。左右各转九次,应根据自身条件掌握转动身体的幅度。
第四式:推窗望月式:
预备式:自然站直身体,呼吸九口新鲜空气,方法与第一式相同。双拳握紧,分别靠拢左右腰间,拳心向上(同图1)。
步向右开蹲成弓步,两脚趾抓住地面(图19)。不停,下身不动,上身以腰为轴心向右转体90度(图20);
图片
接着,双拳变掌,手心朝上,向上托至头前一尺处(图21);不停,双掌拇指与其余手指上下分开撑圆,遥对状如圆月。一定要松肩,大小臂不能太用力,只微微用力就可以,以便气、血贯到十指。然后向右后方转腰,转腰角度根据自身条件而定,转到自身能承受的位置止,呼吸自然,默念30秒钟(图22)(随着练习时间的推移,转腰的角度自然慢慢增大,绝不可强求或生猛用力)。
图片
然后,向左侧练此式,转腰,大小臂、拳掌的变化由原路退回来,双拳复靠拢在腰两侧,下身成左腿弓步,之后练法与右侧相同,方向相反。每边各练一遍,交替练习,可作三遍,多至九遍。初习此功者,练一遍就可以。
动作要求:
1.久练此功,可以使底桩稳固,腰部柔韧性增强,脏腑内膜得到锻炼。
2.普通人平时很少自觉活动腰,此式对增强腰的灵活性有益。
3.练习时,动作要慢、稳,呼吸要均匀。初练时呼吸与动作配合不协调,可重新调整呼吸,久练,对心脑血管病的康复有益。
4.弓箭步应保持平稳,十趾从始至终扣住地面,两足因用力不适时,可松力调整一下再抓地面,气要始终贯到丹田。
5.注意左右转腰时,不要急于求成,以免把腰扭伤。
第五式、钻拳怒目增气力
预备式站直身体,开始呼吸九次新鲜空气,方法与第一式相同(同图1)。
两腿分开略宽于肩,屈膝成为马步桩,双手握紧拳,置于腰问两侧,拳心向上,肘尖朝身后(图 23)。
图片
2.右拳用力,向左肩正前方打出,出拳到达尽处时,拳心向下(图 24)。
3.收拳变掌,如掳物状用力掳回(图25),向后坐肘,回置腰间(图26);然后出左拳向右前打。动作与右手相同。左右交替,各打九次后收式起身。日久练功可增加拳数,左右相等。
图片
动作要求:
1.注意马步桩要稳固,十趾用力抓住地面,气沉丹田,呼吸均匀。
2.打拳时睁大眼睛,虎视正前方用力。出拳时手心向上,打出时拳要旋转,到达攻击点时拳心向下方。出拳呼气,收拳吸气,上身放松,气沉丹田。
第六式:左右摇辘辘
预备式:站直身体,全身放松,呼吸九口气与第一式相同(同图1)。1.握紧双拳,置于腰间两侧,拳前肘后,拳心向上,分开双腿,右腿屈膝,左腿斜撑用力,成弓箭步,双足十趾抓住地。下身不动,上身向右拧转90度(图27)。2.双掌向上成托天式(图28),双手和腰成一体,大幅度向右正前方伸出,手在行功中变成握拳,虚若握物(图29);
图片
不停,循环由上向下、向后、向斜上方做拉推动作(若摇水车辘辘状,图30、31,32)。
图片
后拉上推时前腿绷直,双臂前伸时还原为弓箭步,图28、29、30、31、32要连贯成一个动作的过程。腰前伸后仰的幅度要大,这样才使腰和内脏得到抻、崩锻炼。左右练法一致,交替练习可作三遍,最多可练九遍。
动作要求:
1.双拳后拉时,动作的轨迹为一圆弧,双臂向前伸.时也为一圆弧;
2.老年人习此势时,动作幅度要小一点,扭腰时特别注意不要受伤。
3.注意呼吸配合,双臂前伸时吸气,双拳向后拉时呼气.初练者呼吸不匀时,应随时调整。
第七式、神龙回首
站直身体,全身放松,开始呼吸新鲜空气九次,方法与第一式相同(图1)
双手握拳,置于腰两侧,拳心朝上,肘尖指向后,分开双腿成弓箭步,右腿屈膝,左腿撑上力(图 33),下身不动,上身向右方拧转90度(图 34)。
图片
左手出拳变为立掌,做到沉肩坠肘立掌坐腕,把掌推向正前方,指尖与鼻尖对准,右手成钩状置于身后略抬起;不停,上身向后扭转,回头看左腿足后跟。同时前掌撑力,后手钩形向身外侧掰、钩、拧腕,腕部向斜下方沉力(图35),默念30至60秒钟。
调正身形,前手立掌改为横掌,前臂撑圆在正右方前(图36)。
图片
横掌和上半身一起向右正前方推掌探出,腿要撑上力,转头扭颈再向后看足跟部。此时从正面看身形似“弓背”(图37),手撑力足蹬力默念30至60秒;原式不变,接着先由手掌向前撑力耗15秒,同时脚变成微微用力蹬;15 秒钟后改为后脚蹬力,前手横掌微微用力,如此交替往复可做5至6次。这种方法是在意念支配下的交换气血活动,旨在气血贯通,内力交换。
图片
按原路回正身形,双拳置于两肋(图38),上半身再向左方拧转90度,练法与要求同前所述。
练时注意转腰要适度,尤其中老年人,以防暴力扭伤。
第八式、指天划地
站直身体,全部放松,精神要集中,开始呼吸新鲜空气九次。方法与第一式相同(同图1)。
双脚站开与肩同宽,双拳置腰间两侧,左拳横小臂置于身后两肾中间,拳微微用力握好;右拳心向上置于身前,拳和大、小臂同时抬起至右肩上,右拳放置右耳边(图39);
图片
右肘向右侧打开,同时右拳变掌,向上托起,小臂撑圆,同时脚后跟向下蹬力,手掌向上托力,默念30至60秒钟(图40)。
上半身向左拧转90度(图41);
图片
不停,掌、小臂、上身为一体,向正前方俯腰的同时,手掌向正前方撑力,到左脚外侧按住地面,手掌要用力抓住地面并抬头看天,耗30秒后再扭头向后看30秒(图42);转正头,这时手掌应向左侧探出离地面一寸上下,手掌在身前划半圆弧至右脚外侧(图43、44)。
图片
(腰扭转用“磨劲”,手划弧形是“蹋劲”)。慢慢抬起上身,右掌成钩形如拉环状提起,与上身同步至右外胯处变拳探入身后,置于两肾间,同时左腰旁侧左拳向上拾至肩部(图45、46)。
图片
以下练法与右手练法相同。以上练法旨在抻筋拔骨,调理气血。
本门“武八段锦”不仅是适合中老年人保健的一种功法,而且能起到使青少年强筋壮骨的作用。练此功对治疗呼吸系统和心脑缺氧病有一定帮助。此功练习的力度掌握有一些地方尚待以后细说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老同志练习此功要适度,不能用猛力去练,要根据自己的体能与素质,慢慢求功,长久坚持正确操练,会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(房宝林据司士俊演练照片制作动作图。司士俊,67岁,练功两年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合法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